28

2015.04

【深圳商报】“四个全面”的罗湖答卷

发布者:京基地产标签:浏览次数:946

今年3月,我市2013年“建设幸福广东”分区评价结果公布。罗湖的综合指数和发展指数均比2012年跳升2位,位居原特区内四区首位;水平指数排名第二,比2012年上升1位。其中,“就业和收入”、“医疗卫生和健康”、“社会服务”指标的综合指数和发展指数均排名第一。

2011年,罗湖的三项指标在原特区内排名垫底,2012年跃升一位,到2013年名列前茅。“三级跳”折射出区委区政府的百姓情怀和勇于担当。以罗湖区第六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标志,今年是本届区委区政府履职的第四个年头。在过去的三年里,罗湖区委区政府围绕“创新开路,质量至上,让罗湖更繁荣更文明更幸福”的宗旨,先后提出“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就业、教育、医疗、平安等群众关切的各个领域出发的‘十顺应、十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配套出台《2014年罗湖改革行动计划》;改革攻坚,法治护航,2015年再推五项改革……梳理本届区委区政府的履职脉络,呈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四个全面”的答卷。


深圳商报记者王斗天 通讯员 刘斯绮

“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罗湖人掉队”

去年的6月24日,距离罗湖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该区《困难居民疾病救助试行办法》不到一星期,翠竹街道的特困户王阿姨就领到了11.7万元的医疗救助。她激动地说,感谢区委区政府、感谢“大爱罗湖”让我们全家从黑暗走向光明。

在罗湖的1000多户困难家庭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不少。罗湖区委书记倪泽望在2014年的区委全会报告中要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困难家庭大病救助。《罗湖区困难居民疾病救助试行办法》在全市率先出台,就是“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罗湖人掉队”的创新举措。《办法》带来的民生福利,受惠的远不止王阿姨一家。该办法中困难居民规定为以下三类:户籍居民中的孤儿、城镇“三无”老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其他困难人员;非户籍低收入家庭;其他政策法规规定予以疾病救助的人员。


为更好地解决困难居民重大疾病的“燃眉之急”,罗湖在审批程序上简化审批时限,实行6个工作日审批和科长负责制。与原来的社会救助事项审批时限30个工作日相比,缩减了24个工作日。

“大爱罗湖”结对帮扶项目自2012年8月启动以来,罗湖区共有154家爱心企业、14家社会组织、2132人次公职人员以及不少匿名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其中,爱心款项共计2000余万元。第一轮共有1030户困难家庭和165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受益,第二轮亦有915户困难家庭和203名困难学子受益。罗湖区慈善会计划在2~3年内推动该项目的社会化运作,“全民慈善,人人公益”是未来罗湖公益慈善的发展方向。

2014年9月23日,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揭晓。“大爱罗湖”结对帮扶活动最终折桂而归,荣膺“突出贡献(项目)奖”,为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罗湖区及其慈善会还以“大爱罗湖”结对帮扶为核心,开发实施了一系列衍生项目,包括爱心助学、爱心午餐、“关爱眼健康·慈善光明”、单亲贫困家庭关爱计划及本科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资助计划等,为辖区困难家庭织就了一张全方位慈善关爱网。

从罗湖区首届扶贫帮困慈善表彰大会召开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公益机构、爱心单位和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扶贫帮困、奉献爱心的行列,让罗湖“城有魅力,人有品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城”和“志愿者之城”,人人参与慈善正在成为罗湖的新常态。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林曾认为,罗湖区委区政府主动搭建由社会力量唱主角的新型公益慈善新平台“大爱罗湖”结对帮扶活动,有助于唤起社会良知,还增进了富裕阶层和贫弱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营造感恩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再度吹响改革冲锋号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发祥地的罗湖,再度吹响了改革冲锋号。倪泽望在区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号召全区干部“宁做改革恶人,不当历史罪人;宁做履职恶人,不当渎职罪人”;区长贺海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各项工作要以改革为统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竞争力。并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督查考核、表彰问责等各项工作保障机制。

罗湖“改革进行时、亮点周周见”、“四十天推出十项改革”等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在过去一年里,区委区政府以五大改革牵引三十项“微改革”,完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成绩单”。

——从制约发展最突出的环节改起。转变政府职能“一马当先”,大步前进。将原来207项行政审批减至96项,时限压缩40%,审批环节减少60.4%;公布“权责清单”,政府部门行政权责2801项,街道办事处行政权责825项。出台全国首份环保“负面清单”,引导企业商事登记前对照自检,避免盲目投资。与市创新投合作,1亿元政府资金撬动2.2亿元社会资本扶持优质互联网企业,实现了由政府对企业无偿资助向股权投资转变。建立商事主体监管信息平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破解商事登记改革后信息难共享、执法不联动难题,在全市“两建”考核中获第二名。行政服务大厅推出“周六上班、律师代办、上门服务”。搭建“政府采购网上商城”,采购单位在线直购电商商品,全程留痕,杜绝权力寻租、暗箱操作。建立财政预算人大预审制,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全程参与、监督,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领域改起。党政社群共治试点完成,全面推开。黄贝、桂园、南湖、清水河、莲塘5个试点街道,发动社区居民自主申报、自主协商、自主决定并监督执行社区民生项目。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收集到的社区2.4万份建议案经群众多次筛选表决后,共有58个项目进入实施,最终结果问效于民,实现了“社区怎么建,居民说了算”。连续推出“医养融合”、养老“计分入住”、残疾人标准化服务清单、婚孕育三证同办、顺丰“嘿客”进社区服务、全国妇联系统首个专项基金等一系列民生领域“微改革”、“微创新”,把改革红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从大数据时代的治理路径改起。“织网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奠定基础。全区完成划分社区工作网格1135个,平均每格管理1333人。建立了全区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协同办公、社区家园网、网上办事大厅等三个应用系统联动推进,逐步将全区所有部门办公集中在统一的政务大平台上。以“织网工程”为依托,8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今天的罗湖已形成你追我赶的改革局面,区委区政府对属于全市首创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改革措施,对牵头部门颁发表扬书;同时对改革不力的单位下发批评书。表扬书和批评书直接与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与干部的提拔任用挂钩,在全区形成“以改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

2014年6月4日,在罗湖荣获“国家生态区”授牌仪式上,全市首份环保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新鲜出炉。这是罗湖转变政府职能的又一项“权力瘦身”,也是完善商事登记制度配套改革的有益探索。“负面清单”是一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投资准入管理方式。政府以清单形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以外则充分开放,“法无禁止即可为”。

2014年7月1日,罗湖编制的全市首份残疾人标准化服务清单亮相,该区同时建立了“残疾人服务一卡通”系统,残疾人士只要凭借“一单一卡”就可享受“全福利”。

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5年罗湖将再推行政执法、公立医院、物业管理、社会组织、基层民主等五大改革,新的精彩还将继续,在演绎精彩的路上,最重要的是保持那股精气神。

法治思维一杆子到底路人乱扔垃圾成被告

今年4月21日,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和章輋实业股份公司分别与两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合同。此举标志着罗湖83个社区和31家股份公司法律顾问服务签约全面完成,实现了社区、股份公司法律顾问全覆盖。出席签约仪式的罗湖区委书记倪泽望表示,这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市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罗湖引进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基层群众的一项探索。他说,只有把法治精神融入社区、耕好每个“小责任田”,法治社会这块“大责任田”才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罗湖在依法治理社区方面取得的成绩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近日,继“社区多元融合新机制”被民政部评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之后,罗湖区委区政府选送的《“活化赋权”社区治理法制化建设》项目在“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公示名单中排名第二,蝉联几成定局。活化,就是“壮大”激活居委会;赋权,就是把法律赋予居民、社区组织的权利和资源落到实处,通过可操作的程序设计,使居委会成为推动“三社”联动的枢纽,实现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有序发展。

2014年罗湖全面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取消社区工作任务80项,责任状11项,考核评比检查任务9项,取消社区临时性组织机构25种,取消电子台账22种,纸质台账24种。转移社区工作站23项工作事项。规范社区开具证明(盖章)事项,对110项盖章证明事项中的65项做出依法不予受理的决定。依法制定社区综合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清单。依法厘清社区综合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业委会和物业服务机构、驻社区单位等社区七类组织的权责边界。通过两委换届“两个80%的交叉任职”、建立社区第一书记制度等措施,为社区综合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奠定了基础。严格社区行政事务准入,人员平均减少50%。激活居委会自治功能,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的“带头人”。

罗湖提升法治能力点面结合,逐步深入。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全年公开生效裁判文书7108篇、公开检察环节法律文书81份,开展“开门大评警”,邀请廉政监督员“挑刺”。首次举办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听证会,引入社会监督。推行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机制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为法官、检察官建立单独的薪酬体系,组建以主审法官和主任检察官为核心的新型司法运作团队。

去年,罗湖区纪委(监察局)结合权责清单的编制改革创新政务监督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建设了全市首个权力运行在线监督平台,与该区权责清单同步运行,以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014年6月19日,罗湖区人民法院向申请执行人罗湖区城管执法局下达了《行政执行裁定书》,对该局给予被执行人张某某和安某2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准予强制执行。这是全国首个自然人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拒罚被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的案例。两宗小案历时一年多,执法过程的各种费用近1.5万元,联系的区域跨度到达了数千公里外的陕西。但两宗案件申请强制执行,表明了罗湖区政府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的决心及对乱扔垃圾行为这一不文明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缘起于罗湖东门,已在全市推广的“垃圾不落地”行动现已成为深圳的一张靓丽名片。步行街区日均垃圾清扫量下降了94%,华润、周大福、耐克等知名品牌纷纷进驻。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步行街的卫生满意度由原来的50%已上行至75%以上。

罗湖正在致力探索将政府在执法上的无限责任转变为执法对象在守法上的主体责任,在创新执法方式上做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加、减、乘法。一是做好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的“减法”;二是做好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和高效执法的“加法”;三是做好提升效能、放大效果、形成效应的“乘法”。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怎样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道难题。罗湖区南湖街道党工委首创的“党建项目认领”,历经两年的探索实践,搭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党建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受到辖区党员群众的赞许。今年4月10日,罗湖区委专门召开“党建项目认领”模式推广会,在全区深入推进南湖经验。

倪泽望在推广会上表示,开展党建项目认领工作,是罗湖全面加强“质量党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主要抓手,也是党建引领、参与社会建设的又一次延伸。

2013年,南湖街道在文锦、嘉南、和平三个社区试点开展党建项目认领工作。经过沟通协调,29家单位对27个项目进行了认领,受益的党员群众达到1568人;2014年,认领工作在9个社区全面铺开,截至8月,新增了20家认领单位、46个项目,受益的党员群众达到2815人;去年9月始,街道试点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工作,至当年底,又新增了26家认领单位、82个项目,受益的党员群众达到3680人。2015年,南湖街道把“党建项目认领”纳入“党建质量认证体系”,截至3月,共有43家单位对60个项目登记认领。

倪泽望在今年初的罗湖区委六届二次党代会上表示,处在基层党委的位置,区委的职责就是深刻领会中央执政理念的内涵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耕耘好罗湖这块“责任田”。他回顾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履职三年多来所取得的成绩,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罗湖的探索和实践、一步步的前进正是在中央“百姓情怀”和“敢于担当”的感召、引导下去做的,带着“百姓情怀”做事,群众就会跟党走,路越走越宽。

过去的一年,罗湖区委践行群众路线,正风肃纪,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变成了干事新动力和民生新福祉。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罗湖作为第二批单位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覆盖区级四套班子、54个处级单位、1221个基层党支部和25664名党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政治勇气和党性觉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既动真碰硬、揭短亮丑,又相互提醒、真诚帮助,为今后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立了规矩、作了示范。各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899场,民主评议党员15158人。区委常委结对帮扶整顿5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使党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以群众路线正作风。区级四套班子和各单位聚焦“四风”,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找准查实问题。全区共收集意见建议2853条,理清了各个层面“四风”问题的“病灶”。区委明确了12个专项行动,着力整治“文山会海”、公款消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工作散漫等行为,并及时将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成为刚性约束。去年一年,压缩精简区级会议15%、文件6.5%、“三公”经费60.8%,推进公车改革处置车辆718辆,清理整改超标办公室用房5648平方米。开展“清风行动”,明察暗访45批次,发现问题27个,对15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和绩效扣分。

以群众路线惠民生。各级党组织落实列入整改清单的民生实事570项,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3472项。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得到实实在在的推动。投资6.19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一期1000套已投入使用。投资2.06亿元完成一批老旧住宅区管道燃气、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投资1.7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已完成7所,新增3360个中小学学位,荣获“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投资4.77亿元建设罗湖中医院莲塘新院,主体工程已招标;投资1.77亿元进行公立医院设备更新和信息化建设;设立2000万元的医疗高级人才专项经费,引进1名卫生部评选的“全国优秀院长”,引进了3名博士生导师和6个专家团队。发放就业专项资金1.85亿元,促进8032名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仅1.7%。福利中心二期投入使用,全区养老床位达1027张,成为全市最大的公立养老机构,获评“省特级社会福利机构”。

今年新春伊始,罗湖区委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质量党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从严管党治党的若干措施。包括落实党建责任、突出能力建设、深化作风建设、净化政治生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