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5.11

【观点地产网】京基20亿大单 制造者华夏保险的南国生意经

发布者:京基地产标签:浏览次数:827

近期深圳商品住宅市场高温不降,最新的消息也显示,这种火热也悄然传导至写字楼市场。

11月10日下午,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驻京基·滨河时代大厦签约发布会在深圳举行。随着签约活动的启动,华夏保险确定整购滨河时代大厦高区10层,建筑面积逾2万平方米,签约金额近20亿元。

嘉宾名单显示签约双方对于此次活动的重视。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携广东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分公司、综合管理部等高层;京基地产副董事长陈辉、京基集团副董事长王东河、京基集团常务副总裁熊伟、京基地产常务副总裁杨玉雄等人,在活动上悉数露面。

自去年正式入市,京基·滨河时代凭借写字楼部分采取出售策略以及商务公寓热销,一直将项目定位为“最具影响力的写字楼之一”。在此次签约活动上,京基方面依然强调了这点,并表示近20亿元签约金额创下了深圳“楼市30年来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第二高”。

至于华夏人寿,这次整购滨河时代尽管代价不小,意义却甚为微妙。出席活动的一位华夏保险高层在接受包括观点地产新媒体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透露,华夏保险将在深圳设立全国第二总部,目的主要为拓展新业务,其中重点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健康险以及养老金等。

京基20亿大单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滨河时代是京基继成功开发京基100大厦后,在深圳成熟商务区推出的第二个地标性写字楼。项目地处深圳福田区西南滨海区域下沙片区,旧改拆迁面积5.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集商业、办公、酒店、商务公寓、住宅于一体。

其中,滨河时代的写字楼部分总建筑面积14.67万平方米,办公面积占13.6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93米,刷新了滨河大道沿线的建筑高度。

在销售策略方面,早在2014年5月份,滨河时代相关负责人便明确表示,写字楼部分将出售,不会全部持有。

而京基方面最新发布的消息称,自滨河时代去年启动销售工作以来,项目已接待国内外数百家大型企业考察,目前已有包括香港、台湾、内地等地的企业入驻,项目销售率达80%。

对此,市场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随着前海进入自贸区时代,滨河大道连接福田中心区、深圳湾、后海总部基地、前海等区域,将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经济大动脉,这也是滨河时代的重大利好之一。

其续称,近一两年,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企业纷纷入驻深圳,包括福田、南山、前海等区域都迎来了大量的成交。仅就前海而言,截至8月底入驻前海片区的企业总数已超过4.5万家,其中金融业占比重近52%,由此带来的支付能力也相应提高。

据京基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滨河时代以成交4.7万平方米、25.6亿元的销售业绩,获得深圳成交量、价双料冠军;此前上半年,项目也蝉联全市写字楼成交前三甲,总销售金额逾12.6亿元。

而随着滨河时代以及住宅类项目云景梧桐云墅、京基御景印象的成交,京基披露,其2015年前十月在深圳的项目销售额达80亿元,同比增幅44%。

华夏保险的南国生意

谈及购买滨河时代10层写字楼的举动,华夏保险在签约活动上表示,公司所购楼层总建筑面积逾2万平方米,预期2016年中正式入驻。该物业拟用作集团在华南不同业务部门的办公室,以便发展其业务。

在发表致辞时,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有意强调了深圳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他表示,深圳湾区经济快速发展将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至关重要的领航作用”。

李飞不忘为京基背书称,滨河时代是深圳湾区起始地段“罕有在售的商务写字楼代表”,满足企业发展的选址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场消息称,截至2013年,成立仅七年的华夏保险连续五年出现亏损,亏损总额超36亿元。至于原因,主要是由于华夏保险大量投资资产都配置在金融产品上,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

而2014年下半年,华夏保险也对外坦承,公司正谋求结构优化转型,以破解亏损困局。按照2014-2018年的五年战略规划要求,华夏保险拟发展成为“大型的综合寿险公司”,在快速发展规模的同时,在未来“以创新优势形成市场地位”。

至于具体的创新方向,华夏保险此前表示,健康、养老产业作为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公司正在积极构建“养老、健康和保险三位一体化产业链”。

华夏保险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公司注册资金153亿元,总资产超2300亿元,总保费规模达1215亿元,位居行业第四位。

在滨河时代签约现场,华夏保险副总裁兼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元虎在接受包括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也透露称,华夏保险将在深圳设立除北京以外的第二总部,其中大部分人员将在本地招聘,目的主要为拓展新业务,其中重点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健康险以及养老金等。

“目前除了资产管理业务,公司在健康险、养老金等方面尚未获批。”元虎表示,养老健康产业对于华夏保险尚算是一种新的业务方向,但对于险资行业而言这并不新鲜,此前已经有多家公司涉足其中。

据了解,自今年以来,中国太平、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均聚焦深圳寻找养老产业的布局机会。其中中国人寿4月份与福田区政府签约共同打造社区健康养老示范工程;此后6月,双方再次签约确定在深圳打造名医诊疗中心。

市场消息甚至声称,目前多家保险公司都酝酿在深圳及更大的珠三角范围内介入房地产项目投资,作为养老社区项目的土地储备,几年内这方面将成为重要的资金对接项目类别。

此前深圳方面已公开表示,万科、中国人寿、中信、招商、金地等大型企业已进入深圳的养老产业。政府在持续完善全市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的同时,争取从财政、金融、用地、税费等多个方面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制定实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而保险公司更大的利好在于宏观政策的风向变动。10月份,发改委、保监会联合印发最新的《关于保险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明确保险资金支持包括养老、医疗、健康在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同时,保监会计划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健康产业。